医院肛肠科潘毓华主任供稿
医院肛肠科潘毓华主任医师推荐
潘毓华主任主要擅长:痔、肛瘘、直肠脱垂等肛肠疾病。出诊时间:周一、三、五上午。
痔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占肛门病的首位,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这种说法其实不算夸张。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痔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高达46%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以内痔发病率为最高。痔的发病以成人居多,这与久坐.久立、少活动.便秘、腹泻、排便时间过长.饮酒、嗜好辛辣饮食有关。
一般患痔的人.由于其部位特殊,常常是“忍一忍”、“等一等”,医院去“看一看”。正因为部位特殊也很难从他人那里取得一些判断及治疗经验.于是常发生跟着广告“胡乱走”的现象。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痔是常见病、多发病,什么时候治疗无所谓。其实不然.痔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如果不治疗会在工作、生活质量方面给人造成很大的影响。
痔是怎样形成的
“传统痔疮学说认为直肠下端或肛管存在丰富的静脉丛,如果在一处或数处发生扩张或曲张.即成为痔,亦即痔是突出的曲张静脉团,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血管本身病变。而近代以正常的解剖学、组织学和生理学为基础.通过研究痔发生、发展、形成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再结合病理解剖的变化,出现了一个新的学说,这就是肛垫学说。痔是肛垫(是个复合体,由黏膜.黏膜下纤维一肌性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内痔是肛垫移位及病理性肥大,包括血管丛扩张、纤维支持结构松弛、断裂,以出血为主。外痔是肛周皮下血管丛的扩张.以疼痛为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分的外痔相融合。”
便血并非都是痔
大家经常会问道“是不是出现便血就说明患了痔”?我们先看我诊治过的一个病例:“我曾经接诊过一个患者,他5O多岁,衣着很得体,也比较精神.我问他怎么不舒服,他说最近几天拉血,而且次数增多了,过去一天一次,最近两个月以来一天两三次,这两天往外喷血,甚至有一次坐车时都有血流出来。患者既不发热,又无乏力现象,饮食也很好。出于医生的职业敏感.我初步断定这个病人可能患有肿瘤,因为痔出血不可能引起大便习惯的改变.痔出血往往站立以后就不再出了,而癌肿当它表面破溃了,站立行走或坐着时也会出血。后来通过病理检验证实该病人就是患了直肠癌。所以说出现便血不一定是痔.如息肉、直肠癌也可能便血。有些人认为有点便血没关系,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
“那痔跟肿瘤怎样区分呢?”
“痔的便血是鲜红色的,血与便不混合:而肿瘤的便血往往伴有下坠感,有黏液,血是暗红色的,异味.且血与便混合在一起。另外.痔出血一般不会引起大便习惯的改变.肿瘤则会引起大便习惯的改变,大便会由每天一次改为每天两三次,甚至更多。”
“为什么患痔后有人觉得痛.而有人没感觉呢?”“不疼痛的痔主要是内痔,因为内痔位于齿线以上,是由内脏神经支配.而内脏神经对痛觉不敏感,所以尽管内痔出现便血等症状.但并不感到疼痛。引起疼痛的痔主要是外痔和混合痔以及内痔嵌顿,尤其是血栓外痔和炎性外痔疼痛最为明显。”
“是不是不痛的痔就是症状轻.危害小?”“不能这样讲,例如内痔脱垂,嵌顿时痛坠难忍.而一些长在直肠以上的恶性肿瘤初期也不痛。所以,不能把痛与不痛作为鉴别痔的轻与重的标准。”
不同痔不同治
正因为痔是一种常见病,于是有一些患者认为治不治无所谓。针对这种看法,应该认真地纠正:“有这种看法的人确实不少,有痔还需抓紧治,治疗越早效果越好。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如饮食结构的改变.许
多人越来越缺乏运动.导致肛肠疾病发病率增高,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便血,或是经常性的便血,或是便血的同时还伴有其他症状,这就应该引起注意,立即就医。”
“痔能根治吗?”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无症状的痔无须治疗。痔治疗的目的是消除症状,准确地说是不可能根治的。因为肛垫学说认为.肛垫演变为痔的前提是肛垫充血.充血后可产生肛垫肥大。而导致肛垫肥大的原因有二,一是正常肛垫支持组织不能在排便后将肛垫缩回肛管:二是紧缩的括约肌阻碍肛垫内的血液回流。所以不管用任何疗法,在治疗时都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目前有哪些治疗痔的方法?”
“目前治疗痔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内服、外涂、熏洗、扩肛、注射硬化剂、套扎等疗法以及各类痔的手术等。近年来治疗痔的新药层出不穷.手术方式亦不断改进.医疗器械广泛应用。物理疗法发展较快.如冷冻、激光、红外线、套扎疗法等.为痔的非手术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当今对痔的治疗的总体趋势是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与手术疗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即贯彻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治、标本兼治原则,根据痔的分类、分期、分性、分型,因人制宜,结合设备条件、术者的传统习惯和个人的经验专长.作出具体选择。一般而言,对症状、体征较轻的痔,以采用内服外治、注射疗法或物理疗法为主:而对非手术疗法无效或反复发作.且症状、体征较重的痔,可采用手术疗法。”
生活细节预防痔
有关统计显示,长期静坐、排便时读书看报、滥用泻药减肥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很多都市人受痔困扰.严重的还会患上肛肠癌。面对这难言之苦.热爱健康的人们该如何正确面对呢?预防痔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加强体育锻炼,常做提肛运动体育锻炼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血液循环,预防痔的发生。做提肛运动也是不错的锻炼方式,具体做法是:全身放松,或坐或立或卧均可,摒弃一切杂念.有意收缩肛门,缓慢上提,就像强忍大便一样.意想把下陷之气提至丹田,然后放松,如此反复数次至数十次不等,一般每次做3O下,每天做两次。这项运动可随时随地进行.办公、乘车、看电视走路、休息时都可做,效果很好。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纠正久忍大便的习惯,防止蹲厕时间过长,排便时闭口静思.集中精力.不读书看报,不谈笑。便秘是诱发痔的原因之一,日常饮食中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对顽医院诊治.治疗原发病,切不可长期服用泻药或经常灌肠,以免直肠黏膜感觉迟钝,排便反应迟钝.加重便秘,反而促使痔发生。
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卫生尤其是炎热的夏天.更要注意肛周卫生,勤换内裤,否则会引起肛周湿疹等,诱发或加重痔疮:平时应经常进行肛门的热敷.尤其是痔疮发作时.每天都应肛门热水坐浴,这样可促进肛门部血液循环:及时治疗肠道炎症和肛门局部炎症。
不要久坐久立,要经常变换体位经常坐着工作的人不要长时间保持一种坐姿.最好每次不超过一小时就站起来活动一下。要及时治疗心、肺、肝等全身性疾病,以免引起腹压增加、痔静脉高压.诱发加重痔疮。
女性还应注意孕产期保健妇女妊娠后,子宫膨大影响静脉回流.易诱发痔:且孕期一般活动较少.引起大便干燥而诱发痔:产后大量血液流失.肠道内少津.便干便秘.加重或诱发痔。因此孕产期应适当增加活动.避免久坐久立,每次便后
用温水清洗肛门局部.改善血液循环,产后宜多食一些富含津汁的食物如蜂蜜等。
最后强调:“患者不应把痔当成一种难言之痛,一旦发现有医院诊治,千万不要讳疾忌医,也不要自己凭‘经验’随意服用药物,更不能听信一些医疗广告的虚假宣传.到非法医疗点治疗,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