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obliterans,TAO)的致病因素仍没有统一的定论。TAO在下肢血管疾病中的发病率位居第2,大部分为男性患者。TAO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病理改变首先是血管内皮增厚,挛缩,随后有血栓形成,以致最后血管呈条索状改变。
研究选择年3月至年6月新疆医院收治的62例TAO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均于清晨空腹采血,抽取静脉血4ml。取2ml静脉血放入含有30μl抑肽酶、40μl10%EDTA的聚乙烯试管内,摇匀后r/min离心15min,将上清液放入Eppendorf管内。将剩余的2ml静脉血放入不抗凝的试管内,r/min离心15min,将上清液放入Eppendorf管内,-70℃条件下进行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硝酸还原法、免疫比浊法检测血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严格遵循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的血清ET-1和CRP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TAO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闭塞性血管疾病,是发生在小动脉和(或)小静脉的一种节段性、周期性、非化脓性炎症病变,病变常发生在四肢血管,下肢多见。此疾病的病理改变是炎性反应等因素导致血管内膜增厚并形成血管内血栓,导致病变处血管狭窄或闭塞,从而造成肢体远端出现缺血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甚至会导致截肢现象的发生。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从动物体内分离提纯出的一种生物活性多肽,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ET是一种内源性长效血管收缩调节因子,对调节基础血管张力与心血管系统稳态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3种内皮素,其中以ET-1为主。
NO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作为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物质,参与机体多种代谢过程。NO具有良好的脂溶性,能快速地进出细胞膜,扩散到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表面,使细胞中鸟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升高,导致环磷酸鸟苷水平上升,达到舒张血管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ET-1的表达和释放。
CRP作为急性期反应蛋白,在炎症和应激反应等急性期大幅度升高,是提示全身炎性反应的指标。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血清ET-1和CRP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状态下,血清ET-1和NO维持在一定范围内,NO的产生能提升ET-1水平,而ET-1水平的升高可以负反馈抑制NO的表达。NO在水平降低的情况下,会使ET-1、NO的动态平衡发生紊乱。TAO病变导致肢体末端组织缺血、缺氧,引发内皮功能障碍,加大损伤,这时血清ET-1与急性期CRP明显升高,增加炎性反应程度,引发血管内皮损伤程度提升,并增加ET-1的形成与释放。
综上所述,了解TAO患者血清ET-1、NO、CRP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在TAO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临床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哈力木拉提?木尔提扎,田野,罗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清ET-1、NO、CRP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3(6):-.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11.09
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就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